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32章 《尚书》答问 (5 / 6)

作者:东周公子南 最后更新:2025/7/28 10:21:38
        “‘粒’乃假借《周颂》‘立我蒸民’之‘立’字。《广雅》曰:‘立,成也。’郑玄注《小司徒》云:‘成,定也。’所以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刘昭又急急忙忙地跑到书架前找书,口中道:“不用管我,接着说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所以‘蒸民乃粒’其实就是‘蒸民乃定’的意思。故而《史记·夏本纪》作此四字为‘众民乃定’,乃取其大意言之。再者联系上文,大禹治水,五谷可食,鸟兽可生,百货可用,此正是安定众民之意,绝非百姓饱食可以囊括,是知‘粒’绝非‘米粒’之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扬说完,房间内一时无言,只能听到书卷翻动的沙沙声。

        (这里的沙沙声不是册页书一页页翻动的声音,此时尚未发明“旋风装”,南北朝的纸质书多为卷轴装,也叫卷子装,沙沙是翻动卷轴的声音。)

        庾于陵插空问道:“王公子,您之前说郑玄注《小司徒》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精彩!真是精彩!”刘昭啧啧赞叹,回到座位上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:“这位公子训诂学的功夫很是精深啊!颇有汉儒遗风!不知尊师是谁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训诂学”在古代又被称为“小学”,相当于今天的“语言学”和“文字学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训诂学兴盛于汉唐,发展至清代则成蔚为大观之势。

        王扬方才的回答融合的是清代“乾嘉学派”的学术成果,刘昭虽为时代所限,不知道“乾嘉学派”为何物,但却看出王扬两次回答的立论根基都在训诂学上,所以说他有“汉儒遗风”,也不算说错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