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264章 上路 (2 / 11)

作者:东周公子南 最后更新:2025/7/28 10:21:38
        “我想不通的也是这点。不直接夺兵权或许是担心不能成功,激起兵变;又或者是现在还没有确凿证据。但不速补长史,反而以王爷兼署,这说明朝廷对王爷还是信任的。如果天子真的知道荆州通蛮之事,岂会如此处置?

        又或者是天子本不知道,而是王揖入荆州之后才有所察觉,这倒并非完全不可能,只是没有天子诏,王揖也调不动永宁军。难道天子暗授王揖临机处置,便宜调兵之权?可王揖并非天子心腹之臣,往日里亦不见其如何受倚信,天子岂能将如此重柄,轻易与人......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启铭突然吸了口气:

        “会不会王揖背后站的不是天子,调永宁军的也另有其人,比如说......东宫?”

        陶睿断然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不会。陈先生或不晓朝廷体制,兵者国之大事,调集征发,其制甚严。所谓敕不擅行,诏不独发,便是天子御笔,也不能只凭一纸诏书便调出郡兵,必得符节相配而后可。至若中诏四印交辉,方成王命;三司共验,始得奉行。东宫权势再盛,然既非州部,又非台省,根本不可能调动得郡兵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便张珏是东宫私党,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受太子私命,兴兵越界。这是大忌!一旦事发,太子、张珏,并是擅权乱政之罪!若太子果真已经收服了张珏,而张珏又是唯太子之命是从,那也该潜锋敛锷,待时而动,岂会为救一个王揖,便贸然动兵,自曝其谋?

        东宫若真知我等谋划,大可坐观我屠尽使团,再以我等之罪上告天子,不是更妙?何须私调永宁军,徒惹猜疑?陈先生所言虽奇,却不合道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启铭知陶睿素来轻视自己这等寒人(意即卑庶,非寒门有“门”,亦非寒士可称“士”),嘴上称一句“先生”,但开口闭口都是“先生不晓朝廷体制”、“先生未谙衙司故事”、“此是典章常例,先生或未深究”......

        一个没落门户而已,正经世家中都排不上号,偏在这儿充什么贵族,真是可笑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