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太子妃到底不是小事,秦王也召集群臣讨论,项少龙也参与其中。
项少龙听了半天,品出了其中的味道:军方的那些大秦主义者坚决反对,以维护王室血统的纯正;而以吕不韦为首的“外来人”则主张立楚国公主为太子妃,他们想以此来突破秦人的种族主义的心里防线。
秦王看项少龙半天也不说话,就直接开口问道:“少龙有什么意见?”
项少龙本来是不关心太子妃的事,他开始只是把这当成大王的家事。可昌平君的出现给他提了个醒儿,帝王哪有家事?一举一动都有深远影响,何况还有太子的求助。
项少龙摇头道:“我不同意。”说罢,就不再言语了。
吕不韦道:“楚国强大,立楚国公主为太子妃,便可以破坏东方五国合纵,使合纵之力减半,这是何等良机。”
项少龙道:“要破五国合纵有很多办法,但太子妃将来要做王后,她的儿子会做大王,关系重大,何况太子年幼,大王又春秋正盛,立太子妃的事不急。”
秦王想了想,道:“好,立太子妃之事不急,以后再议吧。”此言一出,算是给这次讨论挂上了一个句号。
众臣一看,这帮人讨论了这么半天,大王犹豫不决,项少龙一句话,这事就结束了。你这么信任项少龙,直接问他就好了,干嘛还召我们来?好像每次都是大家吵来吵去,最后靠项少龙一槌定音。
就连军方大佬们也很吃味儿:我们难道说的不是不同意吗?讲那么多反对的理由,都不如项少龙一句“我不同意”。难道我们说的理由都不重要,就他说的“大王春秋正盛”才重要?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