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羡展开信件,原来薛懿得知刘羡升任卫将军后,欣喜至极,便提出建言称,刘羡既走到如此位置,一定要设法招揽那些在洛蜀人。他和刘羡想得差不多,认为蜀人良材,半在蜀中,半在洛阳。而刘羡既然要恢复大汉社稷,根基始终在蜀中,那就必然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,刘羡一定要与其联络,获得他们的认可。
不过在洛的蜀人虽少,倒也不必一一拜访。薛懿在信中称,洛中有一人,成名已久,才堪岑彭,德比冯异,只要刘羡能将他说服,其余的蜀人自会膺服。
此人便是前翊军校尉、扬州刺史、大司农、西城侯何攀。
何攀字惠兴,蜀郡郫县人,自小便在蜀中成名,蜀汉亡国后五年,年不过十八的他,却被当时的益州刺史皇甫晏所推崇,评价为“王佐之才”。后来张弘造反杀皇甫晏,是何攀辅佐王濬平定叛乱。自此,他便成为王濬的副手,当年策划平吴,营造水军,多是由何攀负责。后来入洛面呈平吴策时,竟得到了巨鹿郡公裴秀的欣赏,被招为女婿。
自此以后,何攀俨然成为了在洛蜀人的领袖,成为蜀人中最受重用者。参与平吴之役后,先后担任廷尉平、翊军校尉、宣城内史、东羌校尉、扬州刺史、大司农,官至九卿,又在三杨之乱中护卫天子,爵封西城侯,可谓显赫了。
但何攀的发达无关于其他蜀人,只是因为他是巨鹿郡公的女婿。此后何攀屡屡推荐同乡入朝,朝廷多不应允。加上后党覆灭后,他也遭受牵连。至此他心灰意冷,干脆便以养病为由辞去官职,不再与任何人交往,反而一直在洛阳疗养身体。
薛懿在信中特意提到,何攀与他们这些蜀汉遗臣不同,当年蜀汉尚在时,何氏一族就已有动摇之心,以为汉室气数将尽,因此早早隐居家中,并不出仕,与刘羡并没有什么君臣干系。
第五十章西川遗珠
可正因为如此,刘羡愈是要说服他。只有当他这样与汉室并无瓜葛的人,也同意振兴汉室时,其余蜀人才会没有疑虑。
刘羡读罢薛懿的信件,对薛兴道:“请您回去转告薛公,我一定会促成此事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