歌声连唱两遍后,刘羡双手如急雨骤停,琴声戛然而止,房中顿时只剩下肉汤与酒水与沸腾的声音。
“嗨!”小阮公一塵尾打到刘羡头上,斥责道:“你这小子,跟你说了多少遍!最后你节奏又慢了半点,声调又唱低了半节!好端端一首《观沧海》,差点让你弄成《龟虽寿》,怎么就记不住?”
刘羡对此已习以为常,连连致歉道:“学生不像老师,实在不会听音,一个人苦练,也总是出错。”
原来,小阮公最擅长的其实不是文章与谈玄,而是音律。据说世上的声音,只要他耳朵一听,立刻就能听出五音高低,因此被世上人称之为“神解”。而在洛阳周遭,只有当今的中书监荀勖才能与之较量,但他也总是相差一筹,只被人称作“暗解”。可惜这项本领,刘羡是没有的,故而随小阮公学习多年,在音乐一道上,他造诣最浅。
阮咸见刘羡没有往心里去,甚是惋惜,他摇着塵尾感叹道:“哪有这么难?你呀,你呀,就是杂念太多,不能心无旁骛,结果学成这个样子。跟我再练!不然以后遇到旁人,不要说我教过你乐艺!”
说罢,他从榻上坐起来,取下墙上的竹笛作为伴奏,再引刘羡重奏此曲。
小阮公不愧为神解,方才刘羡独奏时,已颇为动听,可与小阮公一比,却有云泥之别。小阮公吹曲,如神人御气,浑然如意,曲风回旋,珠圆玉润,毫无半分粘连之感。
在他引领下,刘羡顿觉自己有许多不足,双指再弹琴曲,就好似大河破冰,奔流而过,许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缺陷,此时不仅洞若观火,且随小阮公的曲调一并跨越过去了。弹到最后,哪怕天色黯淡无光,他也心中欢喜敞亮,好似有万丈光芒,正从指下酝酿而出。
这一遍弹罢,小阮公满意了许多,他正准备夸赞刘羡几句,却恰逢庄外有人敲门,随后就听见在门口劈柴的阮玄喊道:“大人,有客人来了!”
来的是一名衣着朴素个子枯瘦的中年男子,他自报名号说,他叫孙经,乃是鄄城公曹志家的仆人,此次是奉鄄城公之命来,想邀请小阮公到府上一叙。
一听说是曹志的家仆,小阮公一愣,先看了一眼刘羡,又狐疑道:“莫非洛阳又出了什么意外?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