郤安回笑道:“怎么突然说起这个?是担忧自己前程?”
“当然不是,我是感叹人生真短。”刘羡仰望着石门上的大字,道,“但还是要大步向前。”
往前走,又是一大片青石广场,上面立着一片碑林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。
一百年前,大汉的鸿儒们为消除经学分歧,聚集一堂,刊定六经,经汉灵帝同意后,由一代文宗蔡邕亲自执笔,写下多达二十万字的经典,最后刊刻在石碑之上,供天下学子仰读。
此后历经洛阳大火、官渡之战、高平陵之变,洛阳的主人接连变了三轮,可这些石经仍在此处,甚至还能看到石碑上烈火熏烤与刀剑砍过的痕迹。
而在石经碑林之后,就是太学庞大的校舍群了。
如今的太学占地六十亩,有一百三十间校舍,九百间内室,容纳有三千多名太学生。而国子学则在太学内的最东北角,大概只占据了二十间校舍,一百间内室。
别看国子学占地虽少,可五脏俱全。太学有博士十九人,而国子学虽只有国子祭酒一人,博士一人,但却有十五名助教,足可见天子之重视。
而值得一提的是,刘羡走进来时,发现过往的学生骤然锐减,预计校舍内只有不到百人,不过也可以理解。毕竟五品以上的官员就这么多,而进入国子学就相当于免试,几乎所有学生都能一年得官,一年一茬人走,人自然也多不到哪去。
张固、郤安要去太学进修,而刘羡则去找国子祭酒嵇绍报道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