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十一章 卢志告别 (5 / 7)

作者:陈瑞聪 最后更新:2025/8/3 12:06:59
        不用等刘羡回答,他直接断言道:“自先帝驾崩以来,短短十来年,洛阳就已经发生了四轮政变。其次数之多,烈度之大,已经远远超过了先世。一次还能说是偶然,可次次如此,就说明政变是一种必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洛阳已是一座塞满了薪柴的大釜,辅政洛阳便如同置身釜中,釜下火烧得正旺,釜上的人却只能往釜里加水。可这并非是长久之计,因为水终有加完的一天,而底下的烈焰却好似无穷无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想要真正救火,只有先离开大釜,等待薪柴燃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刘羡明白卢志的意思:在洛阳,不管想要做什么,都必然会破坏政治的平衡,侵犯多方势力的政治利益,造成行政的重重阻力,继而酿成政变。可若是什么都不做,底层的各方势力也会自己内斗起来,将上层裹挟其中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明智的方法,就是远离洛阳,在地方上踏踏实实地积蓄力量与声望,直到洛阳的野心家全部跳出来后,再携匡扶大义,一举解决洛阳的乱局,才能根本上达成长治久安。

        从长远来看,这确实是最正确的战略。可最正确的战略,往往也是最难的战略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要实行这个战略,时长是以年来计算的。时间会消磨人的耐心,也会影响人的判断力。执行者必须要压制住自己对权势的渴望,在枯燥的等待中不断励精图治。毕竟相比于在洛阳辅政,这种画地自牢的积蓄是非常缓慢的,甚至等同于把部分主动权交给了在洛阳的掌权者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简单的道理,若是司马冏铁了心打压征北军司,甚至主动决裂,与其开战。司马冏坐拥兖、豫、荆、扬、青、徐、江、广八州的人力物力,而司马颖丧失了在朝廷的主导权后,仅有冀州一州,到底谁更有获胜的可能呢?

        考虑到这些因素,离开洛阳仍不能说是一个最好的选择,或许更应该称之为一次巨大的赌博。

        故而刘羡感慨道:“看来子道是下定决心,不成功便成仁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啊。”卢志也知道这个选择的风险,但为了完成他的理想,他早就做好了付出一切的准备。而这次来拜访刘羡,卢志便是希望说动刘羡,为成都王所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