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研究一下北美电影市场的历史,你就会发现,历史上只要票房繁荣,资本涌入的时候,这种反作者,反创造的制片厂主义就要抬头。”
沈言旁若无人跟于东聊起了制片厂主义。
又叫制片厂制度。
两人扯了半天,于东问道:“听说星火工作室拒绝了很多资本的投资?”
“我们的现金流非常健康,不需要外来资金…我现在做电影,五个亿成本的电影,咬咬牙,自己也能做!”
“你们要做五个亿成本的项目?”
“我们有科幻电影企划划,《火星救援》拍摄结束,同步做了一部小成本的《登录月球》,之后会做《流浪地球前传》、《全频带阻塞干扰》、《独行月球》,这些都是大投资项目…”
话题到此终止,于东上台说了他的观点‘未来的电影公司都将为BAT打工!’
“未来的电影公司的发展,就是满足BAT(百度、腾讯、阿里)三家的需求,BAT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!院线是我们的基础阵地,线上线下卖票都可以,剩下的就是电视剧和网络剧。”
“电影产业,内容为王,是一个创意产业,需要更多的人才创意,但是要形成规模化、平台化的产品线。BAT已经给我们确定了平台受众——我们叫“观众”,他们叫“用户”,如果把两个打通,BAT已经是未来最终的归属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