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是立场问题。
根据刘荣仍旧清晰的记忆,先帝老爷子对待事物的立场,其实非常纯粹。
——以宗庙、社稷的稳定延续为先,摆在毋庸置疑的第一位,再将国家利益,以及自己的个人利益并列排在第二位。
简而言之,就是遇到事时,先帝首先考虑的,是这么做是否有损宗庙、社稷的稳定。
——如果并不有损于宗庙、社稷安稳,那这件事在先帝老爷子眼中,便算是半个‘能干’的事儿。
至于剩下的一半,则看这件事,是会对国家带来利益,还是会为先帝老爷子自己带来利益。
只要占了其中一个,那这事儿便能过先帝老爷子的关。
若是两个都占,那没说的——先帝必然双手双脚支持。
具体的案例,便是当年,即将获封为太子储君的当今刘荣,主持关中粮价平抑一事。
当年的事,先帝是有能力兜底的。
无论刘荣最后闹成什么样,先帝都有能力收拾残局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