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于追求上限,也就是为国家谋取利益,则被先帝放在了第二档,与先帝自己的个人利益并列。
原因正如上文所言——人贵有自知之明。
先帝知道自己不是惊才绝艳,千年不出的圣君雄主。
尤其是在年过三十才即位,知道自己很难在有生之年,为汉家做出太过于卓绝的贡献、成绩的前提下,先帝将‘稳’作为了第一要务,将进去则放在了次要地位,主打一个‘稳中求进’。
至于激进的《削藩策》,以及《削藩策》所引发的吴楚七国之乱,则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是为了长久的稳定,而不得不采取一时的激进策略。
在吴楚之乱平定之后,无论是原本的历史时间线,还是刘荣所身处的这个位面,先帝的诸般举动,都是以求稳为主的。
至于个人利益——这也是一个非常说道的点。
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对一个并不昏聩的帝王而言,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,往往是没有太过清晰的分界线的。
因为在封建王朝,国家本身,就是属于帝王的。
国家利益,就等同于帝王利益——只不过并非直接利益,而是间接利益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