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个很简单的例子。
一个县,经常有水利、民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,自然也就有相应的大笔公款存在。
在这种情况下,商人、官员行贿当地官僚,才有可能是为了从这些公共项目中分一杯羹,挖国家墙角来中饱私囊。
但一个从来没有,未来也几乎不可能有公共项目的县,商人和官员行贿当地县令,能出于什么目的?
不是谋求升迁,就是请官府行个方便。
相较于前者,这后者对底层民众的伤害,可以说是忽略不计——至少是无法被直观感受到的。
再加上这个时代,行贿之风本就盛行,普行价值体系对贿赂本就有着极高的容忍度,就更使的太宗皇帝年间兴起的行贿受贿之风,变得愈发不值得一提了。
说到底,对于底层民众而言,官员能忙着彼此之间蝇营狗苟,而不是整日里琢磨怎么刮食民脂民膏,就已经是了不得的‘吏治清明’了。
于是,凭借个人生活作风,一直延续到行政作风的节俭之风,太宗皇帝意外革新了汉家的吏制,初显‘在世圣人’的天资。
当然,只靠着节俭,只靠着让天下官员不贪墨公款,还远不足以使得一位封建帝王,成为青史少有的千古一帝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