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合此间种种,刘荣最终做出的抉择,也就是可以理解得了。
一来,少府内帑压根儿不缺钱,即便完全不收取口赋,也有五十万万钱以上的年收入。
二来,这笔口赋就算是收,也只能带来账面上十二万万钱每年,实际上六、七万万钱每年的财政收入。
与这点收入相比,让天下人失望、被天下人认定为‘中庸之君’的代价,却实在有些太大。
简单而言,就是不大划算。
于是,刘荣顺理成章的决定:在太宗皇帝‘每人每年四十钱’的口赋减免基础上,进一步再行减半,至每人每年二十钱的地步。
如此一来,少府内帑不说能得到多少利益——至少收回来的六万万口赋,能覆盖收取口赋过程中的成本。
口赋也在天子荣一朝再行减免,天下人也免不得一阵感恩戴德,将当今刘荣视为太宗皇帝第二。
至少,也开始把当今刘荣,往‘或许能成为第二个太宗皇帝’的方向去联想了。
到这里,账就算是清楚了。
由外朝掌控、支配,由丞相府、御史大夫共同管理的相府国库,年农税收入为十二万万钱左右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