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一些,也大不了一撸到底,重新变成公士(一级)嘛!
总好过被杖责、刑讯,乃至送了小命?
就这么着,晁错一纸《论贵粟疏》,便在整个关中范围内,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捐粮潮。
而百姓‘输粟捐爵’时捐献的粮食,也都按照晁错的提议,被送去了军粮紧缺、边防部队饥一顿饱一顿的边墙。
然后,关中就开始缺粮食了。
原本关中能自给自足,甚至还能往关外运粮;
结果一出‘输粟捐爵’,让关中相当一部分粮食被送去边墙,关中出现粮食缺口,反而还得从关东,以及巴、蜀输入粮食。
就这么着,关中的粮价才在当年——在那年的大丰收之后,一反常态的达到了八十五钱每石。
之前一年,关中平均粮价七十石出头,之后那年,也同样是在七十二三钱左右浮动。
而这,都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