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者说,是只有君——只有天子,才可以合理合法的‘作威作福’。
除了天子之外,哪怕是太子,甚至是监国太子,也绝不可在这样的事情上代俎越庖。
用后世通俗易懂的话来讲,便是刘荣作为监国太子,只有参政权、议政权,却绝对不能拥有重大决策权。
从個人立场上,太子刘荣可以就某件事,发表自己的看法;
从身份职务上讲,监国太子可以从上位者的角度,在议论中否决朝臣百官、公侯贵戚的论点。
但最终结果如何,必须由天子启拍板。
在朝议之上,绝不会,也绝不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;
——刘荣说:这件事,孤觉得可以,那就这么办吧,不用请示父皇了。
哪怕这件事,真的是刘荣在拿主意、真的是刘荣‘一言而决’,在朝议之上,刘荣也必须摆出这么个姿态,来让天子启充当最后决断者。
这既是为了借天子启的威严,来扫清政策推行过程中的阻碍,也是为了确保父子二人之间,不会因为权力归属问题而出现隔阂。
“父皇允准,秋收之事,便这般定下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