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国交战不斩来使,可从来都不是汉匈双方之间的外交准则!
汉匈双方明争暗斗这么些年,虽然不曾出现某一方光明正大斩杀对方使节,但策反、软禁,甚至直接囚禁对方使团,不让使团回去的事,却几乎从不曾断绝。
就说此番,兰且屈难率领上百人的使团来到长安,早在出发之前,单于庭便已经为兰且屈难话下红线:这百十来号人的使团,兰且屈难至少要带其中七十人回去!
至于其他三四十人,或许会死在某个汉人百姓投掷的石头下,或许会成为汉人的降将,又或是因为种种不可言说的原因,而‘意外’死在往返途中。
对这一点,汉匈双方都有着默契——汉家派往草原的使团,也同样是类似的状况。
只是不同于匈奴使团,每每都有十来号人‘弃暗投明’,汉家使团出使匈奴,则更多是乱搞小动作,甚至动不动联合匈奴贵族密谋发动政变!
最终事情败露,或死或囚。
对于类似的事,原历史时间线上,一位精通牧羊技术的苏姓汉使,便很有发言权……
“陛下!”
几乎是在汲黯伸出手,接过那封通篇写着‘梦里啥都有’的国书的瞬间,兰且屈难焦急的呼号声也同时响起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