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加强这个紧迫感,统治者们甚至构建了一整套理论体系,来迫使农民极力避免沦为奴隶。
什么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啊~
什么做了奴隶,到了地底下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~
等等诸多层面的价值灌输,就是为了让农民,积极地投入到生产活动当中。
而在这个过程中,农民就变成了稍微有点尊严的奴隶;
至于残存的奴隶阶级,则成了贵族‘杀鸡儆猴’,告诫农民的那个鸡。
——看看!
——不努力生活,沦为奴隶,这就是你的下场!
从某种角度上来看,华夏封建社会的奴隶制残余,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需求而存在着。
统治者需要通过奴隶的存在,来时刻告诫农民:沉沦,是怎样一个可怕的下场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