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有一批存麦,且最多不超过三年时间的宿麦,因为种种原因发霉了。
在封建时代,仓储粮变质,其实是一个非常操蛋的事。
按理来说,粮食变质——尤其是超过一定时限的陈粮变质,只要不是认为的管理不当,就都是正常的。
但过去这几十年,也就是汉家文、景两代天子铆足了劲存钱、存粮的这几十年时间,汉家却从来没有出现‘陈粮变质,主官免受责罚’的情况发生。
每一次发生陈粮变质的问题,处理结果无一例外,都是主官,即仓令问责,仓吏连坐。
原因也是极为简单粗暴的:要不是你玩忽职守,仓储粮又怎会出岔子?
这一回,问题就更麻烦了。
——从刘荣拿出麦粉面食这一大杀器,并在关中大范围提倡宿麦耕种至今,短短不过三年的时间;
也就是关中百姓种出来的宿麦,开始被少府内帑大规模收购并储存,短短不过三年之后,太仓储存的冬小麦库存,便出现了变质。
虽然量不大——总共也就是几千石,但这个问题所暴露出的隐患,却足以在朝堂内外,引发一场不亚于政权交替的政治风暴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