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凡汉家除东北方向的飞狐军外,还能有第二支常驻西北方向的常备野战军,匈奴人就算是天神下凡,也绝不可能如此顺利的兵临箫关,乃至于让先锋部队火烧甘泉宫。
战争虽然结束,但战争需要复盘,问题需要总结;
而总结出来的所有结论,都指向一个迫切的需求。
——汉家,迫切需要拥有第二支,乃至第三支、第四支飞狐军!
倒不是说在燕、赵之交的飞狐迳,再分别设立几支常备野战军;
而是汉室需要有更多的常备野战军——更多的由脱产职业军人,所组成的常设编制部队。
于是,太宗孝文皇帝拍板决定:战争爆发后,临时设立的、拱卫长安的三营:细柳营、霸上军、棘门军,无限期搁置遣散进程。
换而言之,就是委婉的将这三支临时编制,转变为了汉家继飞狐军之后,第二、第三、第四支常备野战军。
之所以是‘无限期搁置遣散’而非‘改编为常备野战军’——之所以这么委婉,是由于这三支部队,与飞狐军有一个极为关键的不同。
第348章常备野战军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