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是劣钱,但那也是汉钱。
也恰恰是始皇嬴政、汉太祖刘邦先后两次统一货币,才为整个华夏民族,奠定了真正意义上的‘货币统一’的思想。
在那之后,乃至往后两千多年,都再也没有出现某地有甲币,某地用乙币,某地又用丙币的情况。
无论吕太后铸八铢钱、太宗皇帝铸四铢钱,还是历史上的汉武大帝铸五铢钱、白鹿皮币,亦或是后世那些坑死人不偿命的纸币,都无一例外的在全天下范围内流通、发行。
但也仅限于此了。
三铢钱的历史功绩,也就仅限于‘继始皇统一货币,铸秦半年后,再次强调性统一货币’这独一无二的一项了。
至于后来,由吕太后铸造的八铢钱,整体上来讲,基本就是为了给太祖刘邦的三铢钱擦屁股,而量身定做的钱币。
——秦半两太大、太重,汉半两太小、太轻;
吕后八铢刚好折中取个中间数。
至于成色,虽是比通体泛铅白的汉半两好许多,却也比通体金黄,甚至黄到发亮的秦半两逊色许多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