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405章 四两拨千斤 (8 / 11)

作者:煌未央 最后更新:2025/8/1 1:40:00
        但由于察举制所包含的责任连带,使得察举制实际上的效率,低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刘荣目前所掌握到的准确数据,自有汉以来,足近六十年的时间,汉家前前后后,总共通过‘察举’这一渠道,获得了不到千人的官员补充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,过半都是举‘孝廉’,即因孝顺亲长而被立为典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人及其后代,大都集中居住于长安城西北角,于东、西二市毗邻的孝里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职务——大都是从四百石左右的地方县官开始,而后不久因种种原因罢官回家,住进了朝堂分配于孝里的房子,耕地为生。

        余下不到一半,四百来号人,又有足足三百六十多人,是举‘力田’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力田,顾名思义:很会种田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和举孝廉一样,举力田者,也同样是被地方官府出于舆论层面的考虑,而专门立的典型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不同于孝廉门举家搬来长安,再经短暂的官僚生涯后重归农民阶级——力田们在得到举荐后,大都成为了隶属原内史属衙,现大农的农稼官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便是在得到编制后,他们也依旧在发挥‘力田’的作用,指导、帮助百姓更好的种田,并以此推动汉室的农业发展。

        余下的极小部分,满共不过三、四十号人,才是察举制真正的核心:举贤良方正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