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是倪宽口中,曾授《尚书》与倪宽的当代大家:欧阳和伯的面子大。
只是随着倪宽——又一个家世一般、衣着寒酸,且仅仅只是得到过名士指导,而非名士亲传弟子的考生做出自我介绍,大家也随之发现:郑当时那样的异类,终归是少数。
大家伙或许学说有别、学派有别,但情况却都大差不差。
——几乎都被某位学术大拿指导过、指点过,却根本没谁敢大言不惭的说一句‘学师某某’;
——在各自的家乡,几乎都或多或少有些名气,但也基本没人敢开口吹一句:我和某个大人物颇有渊源。
如此一来,大家伙就都放松了下来。
竞争压力不算小,但也不算太大!
至于意料之中,必定会手眼通天的贵族子弟,又或是名门高徒——肯定是有的;
但作为精英知识分子,大家伙心里也大概有数。
既然当今天子刘荣,搞出来了这么个所谓‘科举’,面向全天下的文士开科纳贤,那就不可能全录取有门路、有地位的贵族子弟。
说得再直白点——那些人,有属于他们的特殊名额,旁人抢都抢不走;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