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415章 应有之理 (3 / 13)

作者:煌未央 最后更新:2025/8/1 1:40:00
        你之所以有这个念头,也是因为你的大儿子,被村头老生称赞了一句:此子若从文,则必不复为黔首农户矣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到这里,情况也就很明显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继承遗产这种天降大礼包,你们家祖宗十八代,几乎不可能幸运到再碰上第二回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十几万钱怎么用、是否用到了刀刃上,将直接决定你们家族是就此完成阶级跃迁,还是把这天降大礼包拿去打了水漂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,你会作何抉择?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完全不用考虑的是——哪位老先生曾培养过更多官员、哪位老先生的学生做官做的更大,你就会带着你的儿子,去找这位‘考公专家’拜师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科举,就等于是为原本模糊、常人无法明确判断的‘这位老先生是否能培养出官员’这一疑问,给出了明确的判断标准体系。

        判断一位老先生培养官员的能力、门下弟子‘考公上岸’的比例和成功率?

        简单,直接看上一次科举结果就行。

        往小了说,科举,可以让普罗大众更直观的知道:哪位老先生水平更高,门下弟子通过科举、成为官员的概率更大;

        往大了说,其实也同样是通过科举,让天下人更直观的看清:哪家学派的学说,更容易受如今汉室青睐,学哪个学派的东西,更容易通过科举、成为官员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