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73章、此路不通(中) (3 / 7)

作者:独孤世遗 最后更新:2025/8/2 1:33:29
        最让朱慈炅感到毛骨悚然的是,大明上上下下似乎都不太重视水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水事,在平日的政务中不知道排名第几,反正该拨钱拨钱,该修整修整。

        你说他们不重视,一有问题立马解决,甚至可以内阁挂帅。你说他们重视,他们从来没有系统的研究过水事,更别说啥“水政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慈炅狠狠踢了一脚御案,将“防夏汛事”与黄立极的“南税改粮”并列为朝会讨论的大事。

        结果朝会上“妖蛾子”不断,这件事居然完全没有讨论。朱慈炅意识到在朝会上毛都讨论不出来,国之大事绝对不能决于众口,因为那就意味着不决。

        反正曾祖父的困局,老爸的困局,他都遇到了,他不准备学这二位,他决定动用他的天工院体制。

        天工院的大会议室,最开始只有一张天启大帝的大木工台。虽然天启在上面折腾了不少东西,但依然挺平整。偶尔两道划痕,也是先帝遗迹,非常有纪念价值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里宽敞,明亮,没有宫室的压抑,朱慈炅开始还挺喜欢在这地方“执政”的。最近,天工院的人多了,人来人往的,加上刘一燝也喜欢这会议室,皇帝才被“赶回”后殿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大会议室几经改动,早已经和天启帝时期完全不同了,最近小皇帝的私人物品和书橱也搬到后殿了。大会议室更加像个后世的会议室了,有点勾起朱慈炅前世的记忆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会议桌上可以布置二十四张椅子,左右十一张,对面两张,然后大会议桌外还可以布置列席的座椅,最多可以容纳五十多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慈炅的御座也修改了,下面垫高设为御阶,这样小皇帝不加垫子也比其它人更高,可以同时体现皇权的尊贵避免小皇帝身材的幼小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