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内阁:替献可否奉承规诲平章政事
紫禁城东南,从协和门入,有一圈丈五高的青砖围墙,硬山绿琉璃瓦顶的门楼,悬挂着“文渊阁”竖匾。沿一排花岗岩铺就的甬道,十二株古柏郁郁遮阴后,就是大明最核心的行政中枢——内阁。
今日内阁的气氛有点紧张,正堂票拟厅内,六大阁臣依序而坐,中书环绕,是一次正式的会议,也叫堂议。
重启朝的堂议在大明历代内阁中也算有自己的特色。
大明内阁有一家独大的,首辅一个人说了算,其他全是摆设,最牛的是乃摄的张居正。
也有首辅次辅牛逼,群辅全是摆设的,比如严嵩、徐阶,黄立极刚入阁时的顾、魏内阁也是这样的。
也有如三杨时期,内阁一团和气的。
整体而言,首辅权重是最大的,大多数时候,都是首辅主持内阁,其他人附和首辅。
但黄立极此时的内阁,却形成了三大三小的独特样式,黄立极威望不足是原因,调解党争也是原因。
在过去的内阁,大多数时候政事是首辅决断,大事廷议,但没有多少内阁愿意将权力下到廷议。便是严嵩时期,只要严嵩和徐阶达成一致,政令就能推行,不党争的时候,廷议是什么鬼?
廷议决事的内阁都不是好内阁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