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他受伤了,也不知道要不要紧,严不严重……”
“今天多亏有他,孙老他们不用走了,姐妹们也有饭吃,好像已经欠他太多太多了……”
“他的娘子好漂亮,和他很般配……,他要走了,去京都吗,什么时候才能回来……”
……
“他终于回来了,为醉墨写了那么多诗词,连醉墨自己都被吓到了吧……,醉墨,原来醉墨也……”
“京都真的很大,以后勾栏真的能开遍京都,开遍景国吗?”
“醉墨也来了,真好,她在庆安府,应该也很孤单,不知道他今天会不会过来,见到醉墨,应该也会很开心吧?”
……
……
李易脸上的表情变化,时喜时愁,时烦时忧,他之所以不喜欢将别人手抄的书籍纳入脑海,就是因为在接受那些信息的时候,也能清晰的感受到书写之人当时的情绪。
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,但对李易来说有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