滦河谷道,便是南北天然孔道,喜峰口扼守的,便是滦河山道。
经喜峰口出关向东北六十里是椴木峪关,再六十里则是松亭关,出松亭关再向东北,便是富谷,还有大名鼎鼎的大宁,也就是宁王封国之地。只不过这个时候那片地还不属于大明,宁王也才八岁,连三斗的弓都拉不开……
第两千三百四十五章去喜峰口等他们
朱棣靖难时跑去大宁找宁王“要”朵颜三卫,也是从喜峰口出关的,就这条路最好走,其他路,不是河谷深不能走骑兵,就是山高不好走,人可以爬山,马爬山可不容易啊……
即便是再后来的满清,那也曾从喜峰口南下过。
未抵喜峰口,沿途便出现了数不清的百姓,连绵数十里地向北运送物资,毛驴、驽马拉着不少板车,有人在前面牵,有人在后面推,更多的百姓是用扁担挑着筐篓,扁担压在肩膀上,两端向下沉着,走动时上下晃动着。
“这是?”
严桑桑不解地问。
顾正臣放慢了速度,面色凝重地看着这一幕。
因为山道的缘故,还需要留下通道专供军士传讯,百姓最多两人并肩,可向北一路,似乎看不到尽头,只看到了无尽的山,青翠到有些发黑。
百姓之中,以青壮为主,但也不乏白发之人,甚至还有一些稚嫩未退,尚未成年,最多十六七岁的少年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