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爷爷,你要真穷这副德行了。咱们这么说……这个礼,就可随可不随了吧……也不至于拉饥荒去随礼不是?量力而行,量力而行呀。”
赵廷明也是无奈,农村这个关系,复杂着呢。
身为东台子村最有头有脸的人,赵廷明还真做不出来,别人家有事,他不去随礼这么荒唐的事。
其他人,随礼那都是亲戚朋友一类的。今年这家儿子娶媳妇,明年他家女儿嫁人,后年另外一家的老人没了,亦或是什么生孩子满月酒一类的。大家讲究一个互相随礼。
你来我家随礼,我反过来也会去你家随礼。
讲究的就是一个礼尚往来。
说白了,随礼就是一种很明确的债务问题。因为这个时代,家家户户过的都不是特别好。特别是儿子娶媳妇的时候,或者生孩子的时候,都不会特别宽裕。能有钱的人家不多。
这个时候亲戚朋友来随礼,看看。送一些礼物,或者是带一些钱来。不仅场面热闹,而且也能让举办这个事情的家庭,减轻一次性的大规模支出,能缓解很大的作用。
但是很显然赵廷明这种谁家都去的随礼方式,确实让人难受一些。毕竟他自己家也不会年年办事,就很亏。
但是,身份在这里,也没别的办法。
“没法整。凑合过吧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