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吃鸡鸭,就杀自己家的。上集上去买也行。反正远离举人杖子的鸡鸭鹅,就应该没啥事。这事得讲的明明白白的,谁也别侥幸啥的,不是小事。要是真带回来了病鸡病鸭子的,咱们村的养殖业,那就是元气大伤。我家还十来只老母鸡呢,我还指望它们几个吃鸡蛋呢。”
赵廷明搓搓手,就去找话筒。
赵廷明因为是村长,所以家里也有一个大喇叭,方便他不在村部的时候,讲话一类的。特别是冬天的时候,赵廷明除了按时去村部早晨报个到,基本上就不去了。
村部那边是真冷,村里又穷的揭不开锅了,上次赊来的一点煤用光了之后,就再也没有煤炭生炉子了。这天寒地冻的,还真没有在家暖和。
所以,在冬天的时候,赵廷明就用家里的喇叭,来传达一些村里的一些事情。
这个时代电话是很少的,虽然南方已经大哥大寻呼机都快普及了,但是在北方这种偏僻穷困的小村子,家里能有个固定电话,都是奢侈的。
在东台子村,虽然说通信基本靠吼多少有点离谱,但是绝大多数的时候,这个时代的通信就是靠用大喇叭吼,亦或是村里的长舌妇来互相传播,再就没有其他的方式了。
大喇叭就在房顶,挺大的。用电线连着,下边通着一个包着红布的话筒,形成了东台子村“最先进的”村里传达指示的工具。
赵大鹅以前就琢磨,要是自己有一天,用上大喇叭,该有多好。可惜,她一直没有用上。
就这样赵廷明拿着话筒,试了试音:“喂喂喂~”
“咳咳咳……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