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厂下设提举司统筹造船事务,并设立六大专业作坊和看料铺舍等工作间,工匠主要来自浙江、江西等沿江沿海地区的四百余户匠籍。
其造船能力涵盖战船与运船两大类别,所造战船类型包括四百料战座船、二百料战船等六个等级,其中“料“为明代船舶载重单位,每料约合100斤。
别觉得四百料和二百料船小,才不过二十吨级,这不过是前些年的生产计划。
说穿了,大明停止下西洋行动以后,船厂就没有了大船的建造计划,也就是早点巡江船和漕船,自然不可能继续往大了造船。
前些年最大的,也就是沿海卫所要的巡海船。
至于那些走私商人建造的大型福船,那都是在浙江船厂建造。
当然,龙江船厂不造大船,不代表他们就不能造,只是没有计划,造出来都不知道该给谁。
所以,在抗倭战争中后期,大明浙江、龙江船厂都开始重新建造大型海船用于海上抗倭战争,手艺自然都捡回来了。
不管怎么说,该厂在永乐年间曾建造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,成为中国古代造船业鼎盛时期的代表性船厂,那些资料可都在船厂保存着。
如果有木料,有朝廷的命令,龙江船厂稍微费点心思,计算宝船也能造出来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