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郭巨力也不知道是为了自己吃,还是为了讨个好彩头,在慕灼华去科举之前,特意的让厨房做了四道菜,红烧狮子头,红糖糍粑,油炸乳鸽,麻婆豆腐。
这四样菜组合在一起,就是诗词歌赋,用郭巨力的话来说,那就是吃啥补啥,让王跃和慕灼华有些哭笑不得。
其实,考前慕灼华心理建设倒是挺好,第一场求己,第二场求稳,第三场就要求神!
她记性好,根本就不怕第一场的经帖,诗词有王跃的补课,只要是考的他听王跃讲过的,肯定能够考好,如果没讲过的话,那就只能做一首很普通的小诗了。就是第三场策论她是一点儿谱都没有,毕竟她虽然比较聪明,却也不是那些大儒的学生,根本就不知道阅卷老师喜欢什么?
带着这个忐忑的心情,很快春闱就开始了,第一场帖经,圣贤录为仁章。
慕灼华根本就没什么压力,她记性非常的好,所有的经帖虽然做不到倒背如流,可是正背却是没问题的。
而第二章好诗词,黄花如散金,这是有个陷阱,就看考生知不知道,考题讲的是什么花。
恰好慕灼华知道讲的是菊花,而王跃又给他讲了那么多的菊花的诗词,她想到今年的主考官大皇子和定王都曾经和北梁打过仗,就故意写了一首,比较有气势一些的,信心满满的交了卷。
第三场策论的题目是平边安民之策,刚好被王跃给猜中了,让慕灼华应对的非常清楚。
慕灼华原本觉得对付北方异族,只需要用养边策,就可以慢慢的把北凉的百姓改造为南宸的百姓,经过王跃的提醒,知道想要达到目的,还需要给有强大的军事辅助。
毕竟,在不派兵打败北梁的情况下,想要达到教化北凉百姓的目的,只能在边境上开通贸易,这样做只是富足了北凉的贵族,对百姓没什么帮助。
想要达到目的,只能够先要打服北凉,让北凉贵族不敢阻止南宸的行动,再通过和北凉百姓的边境贸易,让北凉让老百姓富起来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