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57 贤妻良母 (2 / 5)

作者:洪刘华 最后更新:2025/9/19 23:16:51
        朱温篡唐心急,当下密嘱蒋玄晖、柳璨,指日迫唐帝传禅。偏蒋玄晖与柳璨谋事迂远,谓必须封过大国,加九锡,然后禅位,方合魏、晋以来的古制。于是奏请封朱温为魏王,加九锡,入朝不趋,赞拜不名,兼充天下兵马元帅。何太后通过宫人阿秋、阿虔联系蒋玄晖,哀求一旦改朝换代可以保全他们母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补充一下,“锡”是“赐”的通假字,所以“九锡”又叫“九赐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九锡最开始也叫九命。《礼记正义》里认为是“车马、衣服、乐县、朱户、纳陛、虎贲、斧钺、弓矢、秬鬯”九样东西。而且九命里赐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,不一定非是九种,只要天子高兴,九十九种都可以。

        汉武帝为了给那些功高盖天的重臣们特殊礼遇,譬如卫青、霍去病等人,官至大司马大将军,官爵上已加无可加,这时就赐予他们九锡,以示对他们的尊崇。

        汉武帝虽然划时代地提出九锡制度,不过有他这样的千古一帝坐镇,谁敢从他手上拿走九锡呢?谁又能叫他禅位给自己呢?所以加九锡不过是一种虚名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汉末年,当时第一权臣王莽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,在官位上,王莽加号宰衡,位在诸侯之上.相传伊尹为阿衡,周公为大宰,将这两位辅臣的称号结合一下,叫“阿大”显然不行,所以叫“宰衡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权臣再牛逼毕竟还是臣,以经学大师刘歆为首的汉朝大儒建议对王莽进行封赏。大儒们思来想去,觉得加九锡最符合王莽的身份要求。

        加九锡之后,王莽出入按天子礼仪,穿着天子的衮冕祭天祭地,而且上朝的时候面南而坐。大臣们上书时称王莽为“假皇帝”,“假皇帝”不是假皇帝,而是代理皇帝的意思。后来王莽做了真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建安十七年(212年),东汉朝廷大臣建议给功高震主的曹操加九锡,虽然有荀彧等人极力劝阻,但曹公还是受了九锡,曹死后其子曹丕禅代称帝,由此开创了经典的加九锡禅位模式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朱温不是王莽,也不是曹操,听说皇帝要给他加九锡,不由勃然大怒道:“这等虚名于我有何用?但教把帝位交付与我,便好了事。”遂拒受诏命,不愿受赐。

        朱全忠召来两个积善宫小太监,一个名叫王殷、一个名叫赵衡。这两人知道朱全忠心狠手毒,一到梁王府便跪地磕头。朱全忠道:“我平日对两位小公公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