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需要集成辐射屏蔽层,用硼掺杂金刚石作为缓冲,BDD的Tc虽只有11K,但其宽带隙能阻挡宇宙射线。”
他们开始掺杂实验:在MBE腔内引入氧气束,压力控制在10^-6Torr,掺杂水平0.1-0.2原子%。
测试使用四探针法测量电阻-温度曲线:在氦气制冷机下,从300K降温,电阻在110K附近骤降到零,磁化率测试确认Meissner效应,临界电流密度Jc达10^5A/cm。
“教授,根据失败样品分析,STM显示氧团簇导致相分离。”吴工说。
林燃思考片刻后说道:“调整氧束能量可行吗?”
他们调整氧束能量从5eV到3eV来对均匀性进行优化调整。
第四个月,团队终于做出第二个样品:一个5cm见方的芯片,表面闪烁着金属光泽,集成BDD屏蔽层厚度2μm。
测试在液氮模拟下,电阻骤降到零,能够运行简单AI算法:芯片处理100x100矩阵乘法,效率比硅基高500%,且无热积累。
整个团队空前振奋,因为至少到了这里,这条路是可行的。
从路径的层面,这是能够超过硅基的材料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