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每年花五亿钱在北疆与西域上,便是希望诸胡守卫东汉边塞,并且在东汉出兵远征时,受封赏的诸部需调动兵马追随远征。因此东汉灭北匈奴,南匈奴、鲜卑、乌桓三部出了不少的力气。
另外,因两朝的兵制不同,及外部威胁不同,东汉对战马的需求并不强烈,没有大规模官营的马场,而是采取多种方式获取战马,其中与北胡贸易马匹为主要渠道。
五亿的赋税花在胡人上,虽能让东汉的北疆不受胡人劫掠。然一旦出现野心勃勃之辈,或是说东汉国力衰微时,用钱财维系的和平体系甚是脆弱。
因此在中后期始,养肥的鲜卑愈发不受东汉控制,不断入塞劫掠。而随着百年汉羌战争,及又极具依赖土地财政的东汉,其财政状况急剧恶化,付不出雇佣兵的钱,或是说花钱买平安的钱,至此乌桓、南匈奴作乱不止。
今下因东汉缺乏官营大牧场,张虞军中的马匹延续旧制,从北疆的胡部中采购,故今两万匹马名为进贡实为贸易。然不是所有北疆胡部具有贡马的资格,而是臣服于张虞,或是受张虞册封的胡部。
如匈奴诸部因臣服于张虞,他们具有贩马的资格;乌桓诸部被打服,诸部大人受张虞册封,具备进贡的资格。以上诸部除了马匹官贸外,张虞准许汉胡在关市贸易,仅是贸易时每千钱需课税二十。
至于东汉花钱维持的雇佣兵体系,张虞无意维需,在他眼里胡人养不熟,养肥了反而会反噬他。
“六十万匹绢非是小数!”
张虞沉吟了下,说道:“今河东食盐积压不少,看能否折换成盐,并引导诸部向漠北诸部贩盐。”
汉时因河东盐池供给荆北、关西、兖豫等地,可谓是产量巨大。而今张虞将盐税视为关键税种,故即便天下动荡,河东盐池的产量依旧没减少多少,加之食盐保质期久,是故囤积了大量的食盐。
为了帮河东食盐找销路,及减少绢匹的支出,张虞干脆有意让依附于他的胡部充当中间商,向生活在大漠上的胡部兜售食盐,以便从中赚钱利润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