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八十七章黄河之险,文和之对 (1 / 7)

作者:周府 最后更新:2025/9/14 17:31:04
        第八十七章黄河之险,文和之对

        二月,蒲坂。

        黄河之水浩浩荡荡,从黄土高原上汹涌冲刷而出龙门,河水奔腾流经蒲坂时骤而渐缓,弯折于潼关时与渭水相汇。

        薄山(中条山)上,张虞率诸将登高而眺望关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关中与河东之间交接的黄河三百多里,实际上能渡河的地段不止所谓的蒲坂与龙门,而历代军事家为何执着于蒲坂与龙门两处渡口,实际是因河西的地形所决定。

        河西与黄河毗邻的地区不是平摊的土地,而是存在一定高度的台塬,无法直接至渭北地区。且因台塬内的地形复杂,沟壑纵横,非常不利军队展开布置。

        故若中间渡口过河,依旧要南下从河西的蒲津渡口至渭北。而关中根据蒲津渡的地形,在中间地区修筑了临晋关。临晋关谈不上险峻,但却能阻止河东兵马从蒲津渡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李傕率重兵屯于蒲津,联营十余里,今下我军欲从蒲坂渡河,恐难如登天。”吕布指着河对岸的关中联军,说道:“今欲渡河恐需另寻他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郭图沉吟少许,说道:“自古从河东入关中,河津道路有三,龙门、蒲坂、风陵三津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龙门河流湍急,离长安遥远,吴起、韩信从龙门渡河建功。蒲坂河流平缓,渡之便可望渭水,高祖出临晋而降虏殷王司马昂;风陵渡河滩广阔,虽毗邻长安,然因渡之临潼关,故不可渡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以图之见,若欲行声东击西之策,不如从佯从蒲坂偷渡,实则从龙门渡之。如能在河西立足,则君侯便能率大军渡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