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文学派他拉一批,古文学派也拉拢着,谁还会指责他滥杀无辜?
“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辨经”并非妄言,瞧,崔烈便是一个典例。
即便没有崔烈,除了需要避嫌的卢植外,服虔、马日磾、濮阳闿以及尚未归朝的蔡邕,仍在家乡教学治经的郑玄等海内名士,都会是他最好的嘴替。
他们不会允许这样一位扶持古文学派的慧眼识珠的贤太子,被任何虫豸宣扬成暴君和昏君的!
这么贤明的太子,就因为杀了你们几个今文学派的士人,就被你们冠以“桀纣之君”的恶名?
还有王法吗?
还有法律吗?
而且这样一位贤太子只处置其本人,却不牵连其宗族,当真是仁德之君!
此时,崔烈正弓着身子,满脸期待地等候着太子将判刑的权力交付于他,由他将最后的工作收尾,获得这份全须全尾的功劳。
想到这里,崔烈的双手也不自觉地搓动着,仿佛已经看见为太子屡次立下功劳的自己成为当朝三公的未来。
然而恰在此刻,刘焉忽然起身离席,趋步行至嘉德殿中央,向太子俯身行礼道:“启禀殿下,臣太常刘焉有奏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