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九章:这钱朕敢给,你问问他们敢收吗!
汉兴二年,二月十日。
云台阁内,刘辩正伏案前批阅奏疏。
看着以纸张取代了竹简的奏疏,刘辩轻轻舒了口气,骨子里那份对竹简的排斥感悄然散去。
总觉得纸张比起笨重的竹简,阅览起来确实轻松省力多了。
汉兴二年,刘辩颁布的第一条政令,是自今年起,除需长期保存的文书、记录外,所有官方公文一律不得使用竹简作为文字载体,而是改用少府所制备的纸张。
大汉此前并非没有纸张,只是过往的纸张,质量和成本皆不尽如人意。
直至蔡伦领着尚方署革新制纸工艺,以树皮、麻头、破布、渔网为原材料,辅以草木灰蒸煮,剔除了单靠捶打难以除净的杂质,才制出了相对廉价的“蔡侯纸”。
然而蔡侯纸廉则廉矣,质量方面却还是难以满足朝廷官方文书的使用标准。
蔡侯纸稍稍受潮,便极其容易分解脆化,即便是干燥保存,以大汉的工艺水平,寿命也不过二十年左右。
因此,蔡侯纸实际上仅能作为草稿纸和民间用纸,当然……刘辩私底下也将其作为厕纸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