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三百一十一章:尚书台只能姓一个“刘”,当今天子的“刘”! (4 / 9)

作者:一觉睡到下午醒 最后更新:2025/9/20 5:06:49
        也就这两年天子威仪日重,大家才收敛了些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放在早些年,朝堂上阉党一系与党人一系,可是吵着吵着就在大朝会期间上演无限制格斗大赛,否则当初桥玄也不会那么顺手就抄起板笏砸向盖升的脑袋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对于天子这番尚书台的改革,真正有资格评议的人其实寥寥无几,九卿们不便置喙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尚书台是直接对天子负责的内朝核心决策机构,作为内朝的官署,是直接对天子负责,外朝官员贸然插手内朝官署的改革,终归是不妥当的行为。

        况且,尚书台本就是用来制衡三公九卿的,其权力正是从三公九卿手中夺来,此时评议,参与这件事不免被人怀疑动机不纯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因此涉及尚书台的职司与官秩改革,也无法由臣子代劳,必须是刘辩这位天子本人亲自主导。

        同为内朝官署的侍中寺中,拥有平尚书事之权的侍中、黄门侍郎以及治书常侍,则是辅弼天子完善尚书台架构改革之人,自然也不会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劳动成果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真正能对尚书台改革事务起到较大影响的官员,无非是录尚书事的太傅与三公,以及刘陶这位尚书令。

        卢植同样参与谋划了这件事,自然也不会站出来反对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三公也只有评议尚书台架构的权力,涉及到具体的改革,尤其是最为敏感的职司划分以及官秩变动,若轻易牵涉其中,难免会被人诟病是暗藏私心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刘陶这位尚书令,他则是完全没有反对的理由和必要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