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竟摸着石头过河还要有个过程,别说八十年代初这个争执不断的时代了,就是到了九十年代,也还有很多王厂长这样的人。
他们崇拜过去的辉煌,对于突然的改变和猛烈的冲击,不适应也不信任。
记得在某一年的时候,有个叫某村的地方,曾经在王厂长这种人心里成为神圣的标志。
严格执行集体配给,村民家家都有小洋楼,学费、医药费各种生活费全免.提前迈入小康。
就这样的村子,内地涌现出的不是一个两个。
李野的某个长辈,就曾经拿着这种例子大肆贬斥各种私有制的改变,说是剥削,而如果照着原来的路走,我们早就住上小洋楼开上小汽车了。
但是
他并不知道,某村有着两万多名临时工,他们是没有小洋楼住的,也没有各种,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,支持了小洋楼和。
这其实跟某些发达国家一样,他们的高福利,也是来自于对其他某些地区和群体的技术掠夺。
而王厂长到现在也不明白,昌北机械厂之所以能扭亏为盈,不仅仅是因为港资提供了资金,还有是像拿走临时工的剩余价值一样,拿走了港资提供的机械技术、经营理念以及其他“不拿白不拿”的价值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