芯片的事情,李野已经通过潘小瑛,在悄悄的追赶发展。
但是运十真的没有办法。
后世的很多人在谈起运十的时候,都会感到悲愤。
明明飞机已经试飞成功了,但就是没有经费,导致运十到了贩运白菜赚经费的地步。
但是最终,运十还是无奈的下马了。
当时的理由有很多,比如从技术方面来讲,作为民用飞机,到了八十年代,却只搞出了一架五十年代水平的飞机,等到正式大规模生产至少要到九十年代了。
从市场方面看,八十年代已经市场化的内地民航自己都不要运十,指望外国客户更是妄想,其安全性,稳定性,可靠性和经济性很难被外国采购。
从运营管理方面看,还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运十,根本不懂市场经济,研发生产销售没有懂市场的团队只能依靠计划经济体系运转。
但是真实原因呢?
很多航空爱好者都说,只要换装先进的发动机,就完全可以坚持下来,至少在制造预警机的时候,需要看伊尔公司的脸色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