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这一条,就把迅速普及的可能性给限制住了。
而且以李娟对通讯公司的理解,等到真正项目落地的时候,想要接通BBS,估计还要额外缴一笔费用,这么综合起来,一般人根本玩不起。
所以别看李娟在汇报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,潘小瑛都认为这玩意儿“做不起来”,只是给李野一个面子,让李娟随便玩玩而已。
而事实上也是如此。
在原有的时空轨迹中,九十年代初期开始的拨号上网,一个月要一千五的费用,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小半年的工资。
所以内地的网民数量增长的极为缓慢,到九七年的时候才堪堪达到二十万人,九八年井喷之后,才终于突破百万。
所以这个年代的网民大概率不是普通人,要么就是家里真有矿,要么就是在单位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。
比如那个作家郭晓司,90年代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在网上码字,这让那些去网吧都凑不出上网费的学生情何以堪?
而另外一些像《悟空传》作者那样的人物,都是在计算机所、大学或者电信局之类的单位,才先人一步的接触到了互联网的风口。
就这样一个环境条件,也怨不得潘小瑛会不太看好。
但是李莹却兴奋了起来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