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世有一段本山大叔在废墟中过年的短视频挺火,就是哪怕再穷、再难,年关三十这天也得换二斤白面包一顿饺子,掏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钢镚,也得买半挂鞭炮。
其实人们吃那口饺子不是嘴馋,放半挂鞭炮也不是为了听那个响儿,大家只是在激励自己,让自己在这大过年的日子里也攒着劲儿,把明年的日子过的比今年更好,以后越来越好。
所以鞭炮跟饺子,在那个年代是等同重要的东西。
甚至于谁家的鞭炮放的多,谁家的日子就过得更好似的。
老李家今年的鞭炮就买了很多,李忠发、李开建、李野一家三代,一人带着一个小孩子,开始传授放鞭炮的经验。
八九十年代的小孩子,怎么能不会放炮呢?必须要从小培养。
“看见这个芯子没有?胳膊伸长,用火头顶上去,听到滋的一声,就回头赶紧跑”
“这还没点着呢!你怕什么呀?”
爷爷李忠发带着小孙子李佑安,手把手的教他用燃烧的香头去点二踢脚的引信,
可惜这孩子别看在三个孩子里面年龄最大,胆子却最小,还没点着引信就开始捂耳朵,燃烧的香头差点儿把貂皮帽子给烧掉了毛。
这可让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李忠发非常不满,这个小孙子眉眼长的特别像他,但这胆子却不知道随了谁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