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人家工人还一口一个“李工”“张工”的叫着,这种精神享受比那钞票还让人心动。
用赵教授这次带来的弟子吴炎的话说就是——“钱不钱的不算事儿,起码顾了咱的面子,你让一群工程师去卖茶叶蛋,那不扯淡吗?”
吴炎这些人,宁愿为了一个生产环节,费尽心力仔细测算细化最佳的生产方式,也不愿意简简单单的“鸡蛋四毛,一块钱三个。”
吴炎从车间天车上走了下来,顾不得擦脸上的汗水,就对李野保证道:“李科长你放心吧!给我们二十天的时间,保证让你们一分厂达到每月八百辆的产量。”
“八百辆?”
李野皱了皱眉,然后问道:“老吴,能再高点吗?咱们都是老相识了,你可不能打埋伏。”
张良山怔了一下,严谨的道:“李野,你们的工人有大半是新上岗的,想要保证质量和品质,八百到一千辆是最合理的产量了”
吴炎是三年前就进了昌北做技术员,对工业流水线的经验非常丰富,而且跟李野喝酒都喝醉了几回,肯定不会藏着掖着。
所以他既然说每月只能八百辆,那就真的是八百辆。
李野想了想道:“那你们再按照两班倒二十个小时的生产模式设计一下,尽量提高产能。”
吴炎看着李野,也很无奈道:“李野,有时候我真看不懂你和李大勇,你们把工人的潜力都压榨到了极点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