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是喜欢跟人辩论,但是她却是讲道理的,不会胡搅蛮缠。
灯塔的机械化大农村模式,每年产出的粮食是远远大于灯塔人的需求的,而种花家地形复杂,人口众多,想要供大于求不知道有多困难。
更何况在八十年代种地还要交“提留”,本身种地就不怎么赚钱的。
种花家能把不赚钱的“种粮食”维持下去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其实是得益于种花人对土地的执着。
这是我家的地,每年种地亏了一百块,我也觉得不应该荒废,因为这块地是我的。
【我家门前有块地呀!】
但是如果说这地是公社的,分派给我种,喵的不赚个两三万老子才不给你伺候。
前者,就是理想驱动,后者,就是利益驱动。
看到蔡敏莹皱眉,李野立刻趁热打铁,再次呵斥道:“说完了粮食,咱们再来说别的,我们国家的理想就是家家通电,村村通路,”
“一个小山村只有十几户人家,需要架设三十里电线,如果按照市场经济,该收他们多少的初装费?一度电要卖多少钱?”
“西部地广人稀,修路收回成本遥遥无期,那这个公路还修不修?谁给你出钱修?特么的赔钱谁给你修?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