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俊神色黯然的道:“我去哪里工作,不是我自己能做主的。我今天在大街上买了双鞋子,你猜是哪里生产的?”
“难道是临革厂生产的皮鞋?”
“对喽!就是临革厂生产的皮鞋,质量很不错,价格也地道。就是销量不行。”
“产品和营销是两个概念。畅销的产品,未必就是最好的产品。最好的产品,未必就能畅销。会做皮具的工厂,不会搞营销,这也是无可奈何啊!”
张俊知道临革厂的管理层,肯定是出了大问题。
他们的经营理念或许是正确的,但管理方式和运营方法,却不得其门而入,成功的把临革厂带进了泥坑。
张俊现在不在临溪任上,也没有权力过问此事,和齐长顺聊了聊天,也就作罢。
陈南松坐在旁边,等张俊放下手机后,缓缓说道:“临革厂亏损几千万?这可不是一件小事,我猜多半是哪个草包领导拍着屁股做出来的改革。可是,临革厂不是已经改制了吗?难道说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和影响,仍然存在?”
张俊苦笑一声:“陈老,你是知道的,但凡是分离出去的国有企业,都不可能真正做到完全脱离政府的掌控。个别领导同志,急于出成绩,只能拿这些企业做文章,可惜他们肚子里的墨水太少了,写不出大文章来,就连及格线都达不到,最终写了篇狗屁不通的东西!”
陈南松哈哈笑道:“张俊,你这个比喻用得好。比起庸政懒政来,最可怕的是胡乱作为,自以为是,不做市场调研,盲目跟风上项目,不出事才怪了!”
张俊在临溪进行临革厂的改革时,也曾经想过要做自己的品牌,可是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,他发现皮具品牌很难做起来,于是才让临革厂当代工厂。
没想到他不敢做的事情,还是有人去做了,而且做得稀巴烂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