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只能一并收敛,运到骊山东边,潼关之西南的桃林安葬。
潼关就是古桃林塞,去年朝廷迁入安邑,赵基兵谏后与段煨达成协议,段煨才开始在南岸黄土塬上修建潼关。
就连潼关这个名字,也不需要赵基特意命名。
黄河难入关中后激流冲激南岸关山并转向朝东,设在这里的新关以地理山川特点命名为潼关合情合理。
当时段煨最坏的打算就是放弃部分华阴军屯地,撤入弘农,依托潼关抵御李傕、郭汜的联军侵攻,以等待赵基的援兵。
好在李傕、郭汜联军先围平陵苏氏坞堡,企图以苏氏为联军盟誓的祭品,然后再去打段煨。
结果就是失去朝廷后,李傕、郭汜对关中各将的影响力急速衰退,这些人又迫于军事压力不得不响应李傕郭汜。
谁都不肯卖命攻坚,敷衍拖延。
未能攻破苏氏坞堡,导致李傕、郭汜的形象破灭,彻底失去号召、领袖关中诸将的影响力。
客观上来说,苏氏的功勋很大……可去年赵基又没求着他们坚守,彼此又不是达成协议、盟约的盟友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