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布询问的问题,秦宜禄思索一番,从这段时间接触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,说:“大将军,以臣对孙策的了解,他纵然有心撤军,可更重视名望。不破袁术,孙策不会轻易撤离。”
战场上正面击破袁术的主力,才能彻底洗清孙策往日的恶名、冤屈。
秦宜禄也不清楚赵基对孙策的影响力度如何,只能做出一个大致的预判。
吕布既想大破袁术,为自己、朝廷树立新威;也想各军汇聚后,相互牵扯之下,能达成某种均势。这种均势之下,与天子、公卿关系更好的他,自然能迫使各军做出让步。
比如派遣关键人物入朝为质,做到这一步,接下来做什么都会顺手很多。
现在赵基要撤,让吕布有一种釜底抽薪的无力感。
赵基对外借口是要回救关中,不知情的人可能会相信,甚至会联想,推测认为是袁绍策动了卢水胡作乱。
赵基对内借口就是避免两虎相争,双方数次会面,都闹的不是很愉快。
避免爆发更大的冲突,赵基放弃即将到手的功勋、名望,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。
可吕布以己度人,认为赵基这是在以退为进,企图索要更大的指挥权,最终目的可能是破袁术后,找茬把曹操揍一顿。
砍掉曹操一条手或一条腿,吕布也乐于看到这种局面;可如果将曹操砍死,那他就要提前面对袁绍,这绝不是什么好事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