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便伸手捞一把,就是一两万的历战老兵。
可没有朝廷大义的羁縻,这些人抓在手里也只是暂时依附于他,以后稍有风吹草动,这些人肯定会弃他而去。
张昭留在了琅琊,协助赵范治理迁移过去的四部黄巾家眷;张纮也仿佛人质一样留在了赵基那里。
此刻孙策想找几个有全局眼界的谋臣一起商议,都找不到了。
为避免集议时麾下各将各说各的,引发不必要的争执,也为了掌控主动,孙策只能逐个询问。
第一个被他咨询的就是太史慈,太史慈太重要了,想要拿到青州,太史慈一人之力几乎可以稳定胶东半岛。
营帐之内,太史慈抬手在自己下巴处,用拇指轻轻刮擦自己的浓密髭须,沉眉思索片刻:“将军,曹贼横死,想必也是大司马突然举动。否则以大司马用兵旧事来说,绝不会让曹军四散。必然安排内应,一举夺兵。”
“是啊,我也是如此做想,此乃突然之事。”
孙策也讲述自己的观点:“若是要夺曹操之兵,大可等曹操各军汇合于陈县,强攻城邑后,以怠战折兵、延误战机之罪问斩曹操,轻易可得其部众。以曹操之奸滑,若赴宴之前得悉大司马怀有杀意,势必不肯赴宴。因而曹操受诛,实乃大司马反常之举,令各方难以应对,大司马自然也就无法先发制人。”
孙策言语之际,起身来回踱步,继续说:“我非贪曹操部众、军资财富,而是提兵依大司马之令返回泰山后,若等不来敕使,岂不是错失良机!”
说话时孙策神情愤愤,不是恼怒赵基可能的失信践约,而是他想起了袁术对他的屡次践约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