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延津登船,运船顺流而下并向北岸划船,恰好能抵达黎阳。
黎阳守军没有做这方面的准备,所以也就没有相关的斥候通报。
想到这一茬,曹昂失望不已。
按着时间计算,昨天或前天夜里袁绍就能知情,袁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安排。
可袁绍没有这么做,也可能是袁绍下令了,可黎阳守军行动迟缓,不欢迎己方……也不对,袁绍如果要接应,那使者也应该抵达附近了。
思索袁绍的行为,曹昂做出判断,就对曹洪说:“叔父,袁绍使者至今未来,可知袁绍并无意与赵基交战。”
曹洪一愣,随即点头:“应该是这样,去年常山一战,赵基兵锋连破高干、袁熙,令袁绍忌惮不已。我军去投,他若出兵接应,在濮阳、白马之间与赵基决战,那不利于袁绍。”
曹洪说着抬手执鞭遥指白马山下、黄河南岸:“这里地势开阔,十分利于赵基麾下骑兵冲驰。赵基又有白马山可以掩盖行迹,十分不利于我军,也不利于袁军。袁军来的少,则不支用;若是兵马太多,短期内也难以集合。那赵基用兵以迅猛神速称著,他绝不会给袁绍调兵的机会。”
做完分析,曹洪感慨说:“这里爆发决战,不利于袁绍,他自不会轻易开启战端。”
曹昂点着头,神情沉肃看不出喜乐哀怒,只是说:“如此也好,我军也能从容休整,来日再择机复仇。”
曹洪默默点头,他对报仇已经没多少想法了,活着的人要考虑生存的问题,哪能一门心思想着为死人复仇的事情?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