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各有班列议论纷纷,幕府僚属以外州人为主,主张开战。
他们追随袁绍来河北,就是要拿河北人力、物力为创业的资料……这算是一种很高级的消耗品。
河北人也不一定是忠诚于汉室的,他们可以忠诚于汉室,更忠诚于自己的利益。
同样的,他们也可以将对汉室的忠诚转移到袁绍身上,前提是袁绍要做一些让步。
相对各方群雄来说,袁绍是一个挑剔的人,更想做一个刚强、不受羁绊的雄主,而不是另一个光武。
他可以妥协,将老大袁谭的继承权剥离,换一个河北人教育、也在少年后开始在河北长大的袁尚。
袁尚的名字,就已经有一些苗头了。
尚者,上也。
可接下来的妥协、融合,就让袁绍有些抗拒,特别是鞠义死后,很多事情就错过了最佳机会。
可鞠义又不能不死,因为鞠义不能单纯定义为凉州汉羌雇佣武装的头目。
他不可能在袁绍麾下充当一个纯粹的拳头,因为鞠义是凉州汉豪强,本身就有政治立场;更因鞠义祖籍在平原,往上追溯可以追溯到荆轲刺秦王的那个太子丹的老师鞠武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