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论上来讲,平均三家官佃承租的军田就能满足一家军户的脱产生活。
实际上两家官佃承租三百亩官田,军户家庭自己再耕种百亩出头的户田、口田,足以让军户家庭生活殷实。
可这样极限扩军很危险,会让军队规模壮大到难以控制的地步。
越来越多的人在军田年俸制度上吃饭,会强推着对外扩张……可打下的土地,已经没有那么多的人口来充当官佃。
战争中晋升的吏士需要更多的军田年俸来酬功,官佃、官田规模不够,会造成大面积失信,这比吃败仗更惨。
甚至偶尔吃点败仗,修剪一下枝条,反而有利于集体的壮大。
所以赵基的底线是十户官佃,对应一家军户。
这样军队规模可控,自我增殖扩大的速度勉强可以压制。
虽说军户与官佃不存在主从关系,官佃承租的是官田,不一定非得承租军田。
可赵基有一种预感,当军户数量极限壮大,肯定会压迫官佃……比如官佃缺乏生育积极性,或者官佃家庭生产效率降低。
只有空缺出足够的岗位,给民户、官佃子弟希望,那他们才能做好当下的耕牧工作。
留下足够多的操作、分割利益的空间,才不至于玩崩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